滚球app官网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了解公司最新动态、发展动向等

行业资讯
INDUSTRY INFORMATION
2023-07-26
风电制造商维斯塔斯通过复合材料3D打印可生产超2千个零件
风力涡轮机是庞大而昂贵的机器,必须以最小的停机时间可靠地运行,以便尽可能有效。这意味着在制造和安装方面没有出错的余地。因此,风力涡轮机制造商维斯塔斯(Vestas)在其制造设施和检查现场依赖专门的检查工具、仪表,通常需要在各个设施之间运输零件。然而,这个过程可能非常耗时,并且增加了生产专用风力叶片组件所需的时间和生产成本。为了消除这些瓶颈,维斯塔斯于2021年在其叶片生产设施中启动了一项计划,通过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以更简化、数字化的方式生产许多此类组件。维斯塔斯的直接数字制造(DDM)计划使用Markforged公司基于云的AI驱动的Digital Forge AM平台,3D打印机和材料,在所需现场快速生产专用工具、零件。维斯塔斯是风能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在86个国家/地区拥有超过 151 吉瓦 (GW) 的风力涡轮机。维斯塔斯增材制造的其中一个部件是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造的复合顶部中心(TC)标记工具,由风力叶片装配团队在现场使用。使用该工具作为测量,在叶片的根部放置一个指示标记,以确保叶片在安装过程中以正确的间距对齐。该工具最初需要数周时间进行制造,运输,然后验证使用,现在只需几天即可完成。以前,维斯塔斯通过金属加工技术制造这些工装工具,然后将工具运送到应用地点,用于检查叶片本身的对齐情况 ,此过程可能需要大约三周的时间,包括制造和验证。现在,有了直接数字制造系统,这些工具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设计,然后使用Markforged的X7 熔融沉积建模(FDM)3D打印机和Onyx碳纤维填充尼龙混合材料直接在叶片设备上打印。Markforged软件对工具进行数字检查和校准,并生成校准报告,无需物理检查和校准步骤。改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还使零件的总重量减轻了85%。如今,维斯塔斯直接数字制造计划总共包括2000多个零件。所有这些零件的设计文件都存储在Markforged Eiger基于云的数字存储库中。这使得维斯塔斯任何地点的员工(即使是那些几乎没有3D打印专业知识的员工)都可以在本地X7 3D打印机上快速搜索和制造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零件。借助数字化的存储库,维斯塔斯团队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滚球app官网即制造出一致、符合规格的零件,而无需全球设施的专家。这大大降低了运输和货运成本,以及制造交货时间。最重要的是,维斯塔斯团队不再需要担心零件未通过合规性测试,因为它们是按需打印的,内部使用精确的数字规格进行打印。维斯塔斯表示,到2022年,它将开始推出直接数字制造系统,用于叶片以外的检测仪表工具,促进维斯塔斯在23个制造地点的按需生产。维斯塔斯还与紧固件和装配材料供应商Wurth(德国Künzelsau)合作,建立了一个增材制造生态系统,并管理使用Markforged的Digital Forge平台制造的备件库存,以支持本地现场支持和其他供应商的维护,维修和大修(MRO)。一旦初始部署完成,维斯塔斯将在其工厂内推进更加深入的数字化制造端到端流程。例如,在任何维斯塔斯风电设备站点上,具有使用权限的个人更容易扫描零件代码或在其企业管理系统中搜索零件,并将零件数字化信息自动发送到适配的本地3D打印设备进行制造。制造平台中的Blacksmith和Eiger Fleet软件对用户、3D打印机和零件检测的集中控制将确保制造高质量、高性能的工具与最终用途零件。Source:3D科学谷
2023-07-26
C919,好消息!
7月19日,在C919大型客机六架试飞机圆满完成全部试飞任务之际,C919大型客机试飞现场联合指挥部阎良战区在陕西渭南机场召开总结大会。会议强调,C919六架试飞机完成全部试飞任务,标志着C919取证工作正式进入收官阶段,开始全力向取证冲锋。这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C919大型客机项目研制取得的至关重要的阶段性胜利,是工信部、民航局、气象局等国家有关部委,上海、陕西、甘肃、山东、江西、内蒙古等地方政府全力支持的结果,是中国商飞公司与航空工业试飞院等参研参试单位通力协作的结果,也是全体科技工作者五年多日夜拼搏、攻坚克难的结果。会议宣读了中国商飞公司党委贺信,回顾总结了C919试飞历程,试飞员、试飞工程师等有关代表进行了交流发言。工信部、财政部、民航局、试飞院有关负责同志,中国商飞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赵越让,党委常委、纪委书记赵九方,党委常委、副总经理、试飞现场联合指挥部总指挥魏应彪,总部、所属单位及C919项目团队有关人员参加会议。中国商飞公司官网信息显示,C919大型客机是中国按照国际民航规章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座级158-168座,航程4075-5555公里。C919大型客机2015年11月完成总装下线,2017年5月成功首飞,目前累计拥有28家客户815架订单。自2019年起,6架C919在上海、阎良、东营、南昌等地进行飞行试验,开展了一系列地面试验和飞行试验。2020年11月,C919获型号检查核准书(TIA),全面进入局方审定试飞阶段。Source:中国商飞大飞机
2023-05-24
可持续储氢瓶解决方案的颠覆性技术:实现连续纤维回收!
英国 NCC 与合作伙伴 B&M Longworth 和 Cygnet Texkimp实现了连续碳纤维回收,这是为氢市场提供可持续复合压力容器的重要第一步。图片来源:国家复合材料中心(NCC)英国国家复合材料中心(英国布里斯托尔)的工程师,英国先进复合材料应用卓越中心,与英国SME合作伙伴B&M Longworth (Edgworth,英国)和Cygnet Texkimp (Northwich,英国柴郡),成功地从整个压力容器中回收连续碳纤维,并重新利用它们制造了一个新的压力容器。据报道,这是英国首次实现这一过程,是英国氢能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NCC表示,由于氢的能量密度较低,因此需要在350- 700bar (5076-10152 psi)的高压下进行压缩和存储。这使得高强度、低重量的碳纤维成为首选材料,特别是用于汽车或飞机等车辆中的氢压力容器,其中功率重量比至关重要。然而,2025年至2030年期间,碳纤维的需求预计将增长5倍,超过全球生产能力。因此,创造可行的、低成本的回收工艺,保留连续碳纤维的固有强度,以便循环利用,是发展氢经济的关键。据 NCC 称,直到最近,飞机机翼和风力涡轮机叶片等复合材料部件的回收工艺导致短纤维的机械性能低于原生纤维。虽然这种材料有一些应用,但它不适合在高性能产品中重复使用。NCC 团队与 B&M Longworth 合作,使用公司革命性的 DEECOM 工艺成功地从报废 (EOL) 复合材料压力罐中回收了连续碳纤维。该工艺最初是设计用来从过滤器和生产设备中去除废聚合物,该工艺使用过热蒸汽在压缩下穿透复合材料聚合物中的微观裂缝,然后在那里冷凝。在减压过程中,它会沸腾膨胀,使聚合物开裂并带走破碎的颗粒。然后重复该压力摆动循环,直到所有基体(悬浮在聚合物中的材料)都与纤维分离,从而使单体也可以被回收以进行可能的再加工。“这项技术不仅有可能改变复合材料的 EOL 结果,而且还展示了我们如何在不损害纤维基本特性的情况下做到这一点。”NCC表示,至关重要的是,DEECOM工艺使主要成分材料完好无损,能够保留任何长度。与 Cygnet Texkimp 合作的 NCC 工程师可以使用回收的连续碳纤维来制造一个使用长丝缠绕的新压力容器。该伙伴关系目前正寻求与制造商合作,将这一过程规模化和产业化,并分享最近回收试验的知识。下一步是对回收材料和回收容器进行纤维特性分析,团队的最终目标是:开发能够实现可持续储氢解决方案的颠覆性技术。“实现连续纤维回收是我们实现完全可回收认证储罐目标的重要一步——如果我们要将氢纳入我们的能源结构中并实现净零目标,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障碍,”NCC氢气总工程师Marcus Walls-Bruck说。项目结果将于本周在 JEC World 上公布。“我们正处于能够分享纤维回收和复合材料压力容器广泛设计勘探工作的阶段,我们希望听到有兴趣加入我们的可持续压力容器之旅的公司。”纤维回收和回收项目是NCC氢计划的一部分,开发和分享技术知识,跨部门复合专业知识和最先进的技术,企业需要实现他们的氢雄心。作为这个项目的一部分,NCC的工程师们致力于改进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的设计,进行详细的设计和分析,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并试用工业将用于回收和再循环连续碳纤维的工具和制造工艺。据报道,他们还交付了低温压力容器的复合材料设计规范,并正在研究复合材料压力管道的认证途径,包括海上使用的管道。“在对 DEECOM 用于复合材料回收和循环进行深入研发之后,我们很高兴看到压力罐的成功回收和再制造,”B&M Longworth Ltd. 董事 Jen Hill 说。“最近的项目在一系列复合板和汽车零部件方面取得了成功,因此转向氢罐是下一个合理的挑战。得益于国家复合材料中心专家的洞见,以及我们在 Cygnet Texkimp 合作伙伴的专业知识,我们已经实现了一些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并且已经进入测试阶段并寻找下一个挑战。”Cygnet Texkimp的首席执行官Luke Vardy补充说:“这项合作和技术最令人兴奋的方面是,我们能够在工艺的每个阶段最大化纤维的价值和完整性。”“这项技术不仅有潜力改变复合材料的EOL结果,而且它还展示了我们如何在不影响纤维基本性能的情况下做到这一点。对纤维完整性的保留意义重大,因为它使我们能够以可靠和可持续的方式回收和重新利用碳纤维,同时创造出最高质量和一致性的最终产品。” 来源:carbontech
2023-04-26
重大突破!超轻低温储氢罐有望使飞机航程提升4倍
据报道,一种革命性的低温氢气罐设计,有望从根本上提高氢动力飞机的续航里程。而且据有关研究数据,采用这种清洁燃料电池的客机可以比使用喷气燃料的同类飞机飞行距离远四倍。一直以来,重量都是所有航天机械的大敌。而氢在每单位重量上的卓越能量储存能力,使其成为航空领域中锂电池的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替代品。近期,田纳西州公司Gloyer-Taylor实验室(GTL)声称它已经建造并测试了几个低温罐,与目前最先进的航空低温罐(金属或复合材料)相比,重量降低了75%。GTL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开发由石墨纤维复合材料和其他材料制成的超轻量级低温罐。该公司说,他们已经测试了密封性,甚至通过了几个低温热压循环,而且这些罐子的技术准备程度(TRL)为6+,其中TRL 6代表在操作环境中已经验证了原型水平的技术。当你处理像液态氢这样的燃料时,容器重量的减轻会产生巨大的差异,因为液态氢本身的重量很轻。对于一个典型的压缩气体氢气罐来说,燃料对满罐重量的贡献程度(质量分数)一般只有10-11%。GTL声称,长2.4米、直径1.2米的冷冻罐只有12公斤重。加上裙边和真空杜瓦壳,总重量为67公斤(148磅)。它可以容纳150公斤的氢气。这是一个将近70%的质量分数,这给低温冷却设备、泵和其他东西留下了大量的重量空间,同时保持整个系统的总质量分数超过50%。如果它能做到它所描述的那样,结果将是颠覆性的。在质量分数超过50%的情况下,它将使清洁飞机的飞行距离是使用喷气燃料同类飞机的四倍,同时按每乘客英里的成本计算,运营成本估计将减少50%,并完全消除碳排放。研究人员举例称,飞机制造公司De Havilland的加拿大Dash-8 Q300飞机使用喷气燃料载客50-56名乘客可以飞行约1558公里(968英里)。改成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和GTL复合油箱后,同样的飞机可以飞行4488公里(2789英里)。来源:财联社
2023-01-17
国内首台碳纤维复材轻量化氢能客车发布
央广网海盐1月17日消息,国内首台碳纤维复材轻量化氢能城市客车近日在浙江海盐正式发布。据介绍,该客车以“碳纤维复材”构建车身,以“氢”为动力,一次加氢24公斤,标准工况运行续航里程可达800公里,具有零排放、噪音小、寿命长等优点,完全满足各级公交公司使用要求,在全国氢燃料电池客车界处于领先地位。客车发布现场据悉,该客车由浙江清华长三角军民协同创新研究院组织开发,在开发之初就瞄准整车轻量化方向,通过碳纤维复材车身的正向设计和其他系统优化配置,实现了车辆实测10吨,比其他同型车辆减重超过2.5吨,大大节约百公里氢耗。同时,采用整车地铁化车厢布置设计理念,实现乘客一步登乘,无障碍快速通行整车全平地板,乘车效率至少提升50%,显著提高车内乘客安全性,同等座位数站立面积提升60%以上,乘驾体验更佳。同时,除了氢能的动力,该车车厢采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技术,具有“更节能、更经济、更安全、更舒适、长寿命、不腐蚀”六大优势,比金属材料整车强度提高约10%,重量减轻约30%。2021年12月16日,20辆碳纤维复材滚球app官网源客车成功交付嘉兴海盐鸿远公交公司,这也是继2021年8月全国首批18辆“红船号”碳纤维复材滚球app官网源客车在嘉兴公交投入运营后,第二批交付的碳纤维复材轻量化滚球app官网源客车。据悉,这两批客车均采用纯电动驱动。首批客车现已在嘉兴市内游8线路运营,取得明显的节能效果。来源:央广网
2023-01-11
英国国家复合材料中心展示未来太空储能罐技术
【据复合材料世界网站2021年12月22日报道】英国国家复合材料中心(NCC)与法国航空航天制造商泰雷兹阿莱尼亚太空公司(Thales Alenia Space)联合在“太空储存罐”(SpaceTank)项目下制造了一种全复合材料无衬垫(俗称“V型”)储存罐演示验证件。该部件将作为运载火箭和卫星推进剂储存罐的基本型产品,与目前使用的传统金属推进剂储存罐相比,重量预计可减轻30%。NCC表示,该演示验证件展示了如何利用先进复合材料技术来减轻燃料储存罐结构重量并降低卫星发射成本,体现了复合材料将在未来空间推进工程结构发挥的重要作用。“太空储存罐”项目为期一年,总体目标是基于英国本土的研发能力,获得制造和检测低温压力容器所需的技术,将开发一种全新制造解决方案,获得低温推进剂储存罐。航天行业对于复合材料在太空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形成了共识,一些公司已经开始探索复合材料在太空储存罐设计中的应用。例如,美国Virgin轨道公司和新西兰火箭实验室公司(RocketLab)都分别研发并展示了复合材料燃料储存罐作为发射器一号(Launcher One)火箭和“电子”(Electron)火箭中金属燃料储存罐的替代品。在澳大利亚,Omni Tanker公司与合作伙伴正在寻求开发复合材料无衬垫液氢储存罐并计划将其商业化。而在欧洲,德国MT航宇公司也已经研发材料和制造方法,并正在接受新型火箭燃料储存罐的性能测试。NCC的“太空储存罐”项目则有望将英国提升为该领域的主要参与者。 NCC开发的“太空储存罐”演示验证产品长750毫米,直径为450毫米,流体存储容量超过96升,壁厚为4.0-5.5毫米,这种设计使其能够承受85巴加压推进剂带来的压力。NCC透露,“太空储存罐”碳纤维复合材料主体结构由总重量达到8千克,存在进一步优化减重的可能,其压力等级可以通过使用更高强度的碳纤维和增加复合材料的厚度来实现。同时可以使用更薄,刚度更低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以应对一些中低端应用场景。在“太空储存罐”项目期间,NCC团队开发了一种创新方法,将金属流体阀端口的制造也纳入到可冲洗消除的内芯模具中,从而不需任何二次组装或粘接等其他步骤。这些流体阀端口固定在新型模具中,使它们能够在制造过程的后期直接连结到碳纤维上。“太空储存罐”的主体结构使用美国SHD复合材料公司提供的MTC510环氧树脂碳纤维预浸料,带材宽度为300毫米。MTC510是一种环氧树脂系列产品,在80℃到120℃之间固化,并且经过专门的增韧设计以提高其损伤容限。“太空储存罐”由英国Bindatex公司负责制造过程,该公司还对纤维带进行了窄幅精密切割,并以6.35毫米的规格形成了长达22000米返回料,按照NCC的要求,这些返回料要在法国科里奥利公司提供自动纤维铺放(AFP)制造系统中应用。使用科里奥利AFP系统的长纤维缠绕工艺将裁剪后的窄纤维带沉积到可冲洗消除的模具上。NCC工程师使用比利时Material’s Cadwind公司的纤维缠绕软件设计了螺旋缠绕和环箍缠绕工艺组合,用于沉积超过24层的材料,达到标称5.5毫米的厚度。在这里使用的纤维缠绕厚度、方向以及角度仅针对演示验证件。NCC后续可以增加或减少复合材料壁厚并改变纤维缠绕角度和层板结构,以按照不同的压力或负载要求充分优化“太空储存罐”结构。在材料完成沉积后,研究人员立即检查了NCC“太空储存罐”是否存在缺陷和厚度变化。随后将整体结构置于100℃下进行热压罐固化,并再次重新检查。固化后采用超声波C扫描和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对不同的制造方法进行对比,以检查未来储罐是否存在分层和孔隙等缺陷。最后,在完成无损检测质量评估后,用加压冷水冲洗并消除内部模具,使内槽形成空腔。NCC表示,经过验证,无内衬“太空储存罐”的模具技术难度巨大,因此他们与英国AeroConsultants公司合作开发了一款使用该公司Aqua水溶性芯材的铸造工艺制成的内部模具。模具具有内部阳模,标称壁厚为30毫米,它被分为两部分浇铸而成,然后进行粘合。该模具内部拥有三个可清洗加强环,这些加强环的设计和制造有助于承受复合材料自动铺层过程中产生的扭转载荷和纤维固化过程中产生的压力。NCC的这一演示验证件为英国未来的太空推进剂储存罐研发提供了充分的研究基础,并有助于支持英国先进复合材料储存罐制造技术、部件和设备供应链。另据相关报告,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活动还将支持英国在全球太空市场份额增加5%。一份来自英国政府发布于2021年5月的工作报告显示,英国太空行业相关收入从2016-2017年的148亿英镑增长到2018-2019年的164亿英镑。英国航天局的总结报告强调,过去两年(2019-2021年),英国航天部门创造了3000多个工作岗位。来源:航空工业信息网
2022-12-08
订单总量超12GW!西门子歌美飒2024年起交付14-15MW风机
西门子歌美飒近日发布了叶轮直径长达236米的最新型SG 14-236 DD海上风机。凭借该机型,西门子歌美飒已成为英国3.6 GW Norfolk项目的首选风机供应商,该项目是全球最大的海上风电场之一。西门子歌美飒海上风电全球产品组合管理负责人Martin Gerhardt表示,将从2024年开始交付14-15MW的海上风机,这是西门子歌美飒基于成熟的直驱型海上风力发电技术推出的第六代海上风机。截止目前,第六代风机的在手订单总量已超过12GW。为此,公司将加速产能建设,并提升供应链效率,以应对即将来临的大规模海上风机安装。“我们是在对SG 14-222 DD海上风机的零部件进行测试的过程中,发现并验证将叶片从108米增至115米的可行性,该方案无需对机舱和轮毂做大的调整。这对我们的客户是很有吸引力的。” Martin表示。SG 14-236 DD海上风机的扫风面积达到43500平方米,年发电量比SG 14-222 DD增加5%。该风机通过功率提升功能可以进一步将最大出力提升到15MW。Martin补充道:“西门子歌美飒专注于自身的海上风机产品开发,十年来我们围绕直驱型海上风力发电技术平台采取渐进式的技术提升,能够更有效地化解海上风电发展的风险,以保证客户的收益。”目前,SG 14-222 DD样机已经在丹麦国家大型风力发电机组测试场Østerild完成吊装,并将于今年年底前完成最终的调试并投运。这一阶段性成就将有助于西门子歌美飒在2022年完成SG 14-236 DD样机的吊装。此外,今年9月西门子歌美飒宣布全球首款可回收再利用的海上风机叶片已经在丹麦完成生产。这一叶片循环利用专利技术也适用于SG 14-236 DD风机叶片,可供客户选择。西门子歌美飒的直驱型海上风机技术平台自2011年推出以来,已经见证了超过1400台海上风机的安装。截至2021年9月,西门子歌美飒在全球的海上风机装机量超过18.7 GW,排名全球第一。 来源:西门子歌美飒
2022-09-26
GWEC《2021全球海上风电报告》发布!
 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近日发布的《2021全球海上风电报告》中指出,在过去一年中,全球海上风电装机保持稳定增长势头,但各国政府需要更积极地推进海上风电发展以帮助实现碳减排目标并避免气候变化最差情境的出现。       2020年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6.1 GW,比2019年的6.24 GW略有降低,但GWEC预计2021年将是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创纪录的一年。       中国在2020年实现了3 GW以上的海上风电新增并网,连续第三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海上风电市场。欧洲市场保持稳定增长,荷兰以近1.5 GW的新增装机排在全球第二位,比利时位列第三(706 MW)。       报告预计,在现有风电政策的情况下,未来十年全球将新增海上风电装机235 GW,这一增量相当于现有海上风电装机的七倍。相比于去年报告,本次预测上调了15%。       截至2020年底,全球海上风电总装机量为35 GW,每年可以实现二氧化碳减排6,250万吨,相当于在道路上减少了2,000万辆汽车,同时海上风电产业也在全球创造了70万个就业机会。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及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的最新报告,如果希望把地球温度上升控制在1.5℃以内,全球海上风电装机需要在2050年达到2,000 GW,而现在的装机量还不到这一目标的2%,2030年的预测装机量也只是这一目标的13%。       《2021全球海上风电报告》强调,为实现零碳目标,各国政府需要改善海上风电发展的政策环境,简化规划审批流程,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并加强对电网等基础设施的投入。       GWEC的这份《2021全球海上风电报告》包含最新的市场数据,展望了2030年全球海上风电市场态势,并对海上风电产业及区域市场的情况做了介绍。报告主题包括:海上风电助力零碳目标实现、2020年市场分析、2030年市场展望、扶持政策、审批与核准、海上风电并网、金融投资、就业及培训、滚球app官网市场、漂浮式海上风电、海上风电技术趋势、Power-to-X及制氢等。 
2022-09-22
全球海上风电,中国再次领跑!
近日,全球风能理事会发布报告指出,尽管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增速有所减缓,但预计今年内,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将在去年基础上增长一倍以上,有望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其中,中国海上风电装机增速尤为引人瞩目,去年以年增300万千瓦的速度连续第三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海上风电市场。       一、中国又一次领跑       在今年9月刚刚发布的《2021全球海上风电报告》(下称“报告”)中,全球风能理事会称,2020年,中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并网容量达到了300万千瓦,占去年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总量的49%。全球风能理事会预测,今年内,中国海上风电装机总量很可能将超过英国,成为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       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荷兰是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排名第二的国家,去年海上风电新增装机近150万千瓦;排名第三的是比利时,新增装机70.6万千瓦。从区域来看,2020年欧洲市场保持稳定增长,而北美地区装机增长相对较慢,总计仅有4.2万千瓦海上风电并网。全球风能理事会预计,北美海上风电市场规模将在2023年后快速扩张。       从全球范围来看,2020年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为610万千瓦,略低于2019年的624万千瓦,年度新增装机容量创历史上第二高。而今年,全球海上风电新增并网容量将有望超过1200万千瓦,中国仍将是贡献最多增量的国家。全球风能理事会预测,由于业界普遍认为海上风电电价补贴明年后将取消,今年中国海上风电将进入“抢装期”,新增装机有望超过750万千瓦。       全球风能理事会的数据显示,在过去的10年里,全球海上风电市场的年增速约为22%,截至2020年底,全球海上风电总装机量为3500万千瓦,其中,欧洲装机容量占比达70%。与此同时,亚洲海上风电装机在去年底迎来了“里程碑”式突破,总量超过1000万千瓦。       二、降本压力推动风机创新       全球风能理事会首席执行官Ben Backwell表示,全球海上风电产业未来将维持高速增长,并将继续“降低价格、突破风机高度和海洋深度”,同时也将带来较高的社会经济效益。       不过,报告也指出,海上风电产业目前仍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新一代海上风机技术成为行业降本的关键。其中,大兆瓦机组是当前行业内普遍认可的降本利器。全球风能理事会分析指出,大兆瓦机组将利用更大叶片、更高塔筒提高风机单机功率,大规模应用大兆瓦机组还将有助于减少基座、海底电缆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从整体上降低海上风电度电成本。       全球风能理事会在报告中指出,1991年,全球首座海上风电机组的装机容量仅为450千瓦,时至今日,海上风机单机容量已大幅提升,西门子歌美飒、维斯塔斯等国际风机制造商已陆续推出了15兆瓦的海上风机机型。今年8月,中国整机商明阳智能更是推出了16兆瓦海上风机,创下当下全球海上风机单机容量之最。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指出,除大容量机组外,另一值得关注的海上风机创新技术是直驱中速传动风电机组,这一技术在10兆瓦及以上的大兆瓦风机中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全球风能理事会海上风电专家Henrik Stiesdal预测,下一代海上风机单机容量有望达到20兆瓦,转子直径或将达到275米。同时,报告预测,单机容量为17兆瓦、转子直径超过250米的海上风电场有望在2035年前后正式投入使用,一旦达成,海上风电的成本将进一步下降。       然而,Henrik Stiesdal也指出,海上风机技术目前仍面临着发展瓶颈,现存海上风电供应链以及基础设施不足、原材料短缺、物流运输存在短板等因素都可能限制海上风机技术的发展。       三、现有规划难以满足降碳需求       据报告预测,在各国现有的海上风电政策框架下,未来10年,全球将新增海上风电装机2.35亿千瓦,相当于在现有规模上翻七倍以上。与去年该机构发布的报告相比,本次预测将未来十年的装机预期上调了15%。       虽然海上风电装机规模增速可观,但报告同时指出,目前这一增速尚难以满足既定的气候目标。       根据国际能源署及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发布的最新测算,如果要达到将地球温升控制在1.5℃以内的目标,全球海上风电装机需要在2050年达到20亿千瓦,但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的估算,现在全球装机量还不到这一目标的2%,即使到2030年,全球海上风电预测装机量也只能达到这一目标的13%。       为此,全球风能理事会呼吁,尽管过去一年中,全球海上风电装机保持稳定增长势头,但各国仍需要更积极地推进海上风电发展以帮助实现碳减排目标。       西门子歌美飒可再生能源海上业务部门首席执行官Marc Becker建议,不论是成熟还是滚球app官网的海上风电市场,需要更加明晰的海上风电产业政策指导和监管框架,各国政府应与业界合作,降低海上风电项目的建设周期,同时成熟市场应该更多分享实践经验和教训,帮助滚球app官网市场建立一个合理且最优的海上风电市场机制。       该报告同时强调,为实现零碳目标,各国政府需要改善海上风电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简化规划审批流程,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并加强对电网等相关基础设施的投入。 
2022-09-02
老旧风电场“以大代小”改造提速 叶片回收循环利用迎机遇
宁夏近日发布老旧风电场“以大代小”更新试点通知,提出按照“以大代小”等基本原则开展老旧风电场更新试点工作,提出研究建立老旧风电场回收再利用机制,探索叶片等特殊废弃材料循环利用。通知提出具体目标,到2025年力争实现老旧风电场更新+增容规模合计400万千瓦以上,占宁夏全区当前风电装机的近29%。随着宁夏试点启动,业内预期国家能源局牵头制定的《风电机组更新、技改、退役管理试行办法》即将出台,风电叶片回收再利用等行业将随着老旧风机大规模退役迎来爆发式增长。         据测算,一座5万千瓦的老风电场更新后可获得原有2-3倍容量,4-5倍的发电量,因此业内将老旧风场“以大换小”更新视为中国风电发展史上又一里程碑。老旧风机的回收再利用则成为更新顺利推进的核心,尤其是最难处理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成的风电叶片,填埋无法自然降解并污染土壤,焚烧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和飞灰。据估算,2018年国内退役叶片约3400吨,到2029年将达72万吨,增长超过210倍。风电叶片的绿色循环利用势在必行,相关公司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2022-08-11
广东十四五将大力发展航空低成本复合材料产业
 8月9日,广东省印发《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规划》称,广东将推动航空发动机及高温合金材料、航空低成本复合材料、高温涂层材料、防腐蚀、润滑材料及产业化。广州、深圳、珠海将成为广东推动航空航天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发展的重要城市。       《规划》提及,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僵尸广东十四五期间的重点发展产业。广东将支持水陆两用飞机、高端公务机、无人机等研发制造。       其中,广州、深圳、珠海将建立航空产业创新平台,珠海将或支持建设珠海航空产业园建设,推动水陆两用飞机批量生产,加快航空发动机维修项目,航空试飞设施建设。       在先进金属材料领域,广东将依托深汕特别合作区发展航空高温合金材料。高端精细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方面,广东也提及将在汕尾、清远加快发展玻璃钢材料、航空材料等产品。       广州南沙也正在布局千亿级的航天航空产业,未来将是内地航天「第三极」、商业航天「第一极」。目前中科空天飞行科技产业化基地正在南沙建设中,这里将成为集研制、生产、实验、总装及测试于一体的固体火箭生产基地,建成后将成为内地首个全产业链商业航天产业基地。
2022-06-22
发改委:对新核准陆上风电项目中央财政不再补贴
国家发展改革委6月11日称,2021年起,对新核准陆上风电项目中央财政不再补贴,实行平价上网;2021年新建项目上网电价,按当地燃煤发电基准价执行;新建项目可自愿通过参与市场化交易形成上网电价,以更好体现光伏发电、风电的绿色电力价值。2021年8月1日起执行。       近年来,我国滚球app官网源产业持续发展。截至2020年底,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达到约5.3亿千瓦,是10年前的18倍。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说,随着产业技术进步、效率提升,近年来新建光伏发电、风电项目成本不断下降,当前已经具备平价上网条件,行业对平价上网也形成高度共识。此次调整释放出清晰强烈的价格信号,有利于调动各方面投资积极性,推动风电、光伏发电产业加快发展,促进以滚球app官网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据测算,在执行各地燃煤发电基准价的情况下,2021年新建光伏、陆上风电项目全生命周期全国平均收益率均处于较好水平,资源条件好的省份的新建项目、技术和效率领先的新建项目能够实现更好的收益。       此次调整还明确,2021年起,新核准(备案)海上风电项目、光热发电项目上网电价由当地省级价格主管部门制定,具备条件的可通过竞争性配置方式形成,上网电价高于当地燃煤发电基准价的,基准价以内的部分由电网企业结算。鼓励各地出台针对性扶持政策,支持光伏发电、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光热发电等滚球app官网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负责人表示,这有利于各地结合当地资源条件、发展规划、支持政策等,合理制定新建海上风电、光热发电项目上网电价政策。文章来源:http://www.chinacompositesexpo.com/cn/news-detail-12-10942.htm